最新理論融入課堂多元主體融入課堂特色資源融入課堂
“三個融合”打造鑄魂育人“大思政課”
葉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薄八颊n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边@既為深化新時代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也為善用“大思政課”鑄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笏颊n”只有在理念思路、實施主體和特色實踐上加大創新,不斷拓展空間廣度、歷史厚度和實踐寬度,以此構建起有效的育人范式,才能更好地發揮鑄魂育人的功能作用。
讓最新理論融入課堂,創新“大思政課”的理念思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既豐富了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為深化思政育人指明了方向。善用“大思政課”,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教育主體、對象、內容以及環境等要素置于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大視野中,創新思政課的課堂形態,改進思政課的授課方式,構建起“一體化”思政育人大格局。
守正創新既是深化思政課改革的重大原則,也是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動力根源,要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著眼培育時代新人,鑄牢“德育為先”理念,創新“三全育人”方法,完善“五育并舉”機制,把解決高職學生思想問題與現實困難結合起來,以創新思維促進立德樹人工作從量變到質變的蝶變躍升。
協調發展理念強調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是對“統籌兼顧”科學方法論的新發展,對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統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日常思政相互促進,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奠定了理論基石。
綠色發展理念是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和價值追求,這就要求與時俱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生態文明觀、綠色價值觀教育,彰顯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體現生態教育的時代內涵,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提升高職學生生態文明素養,促進高職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開放發展是深化開門辦學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聚合校內外導師、育人陣地、實踐場景、特色案例、網絡平臺等優質資源,以開放帶動、多元聯動、內外互動提升思政育人的適應性、黏合度和聚合力。
共享發展理念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目標的一貫性與成長的階段性、主觀預期與個體差異統一起來,通過育人陣地共建、活動共辦、平臺共用、成果共享,讓師生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放大“大思政課”的育人成效。
讓多元主體融入課堂,凝聚“大思政課”的有效合力
“大思政課”具有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功能,是落實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理念和思路創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善用“大思政課”這一重要論述,要運用系統性思維,從擔負歷史使命的高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維度、促進學生賦能成長的角度,引導學生堅守紅色根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練就藍領工匠本領,走出一條高職院校思政育人的新路,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擦亮紅的底色,建立一支堅守紅色根脈的專業教師隊伍,善于從中華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國近代史,從中共黨史百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進入新時代的奮斗史的“大歷史觀”中,更好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發展邏輯,引導學生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紅色基因扎根心底,將紅色根脈代代相傳。
聚焦高質量發展,建立一支以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以及村(社)負責人為主體的兼職導師隊伍,加強學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生態文明思想教育,引導學生鑄牢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積極投身美麗鄉村、綠色制造、綠色金融、節約型社會建設等發展大局,形成生態文明自覺,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美與共的環境友好型社會變為現實。
著眼技能“大”提升,建立一支包含大國工匠、勞動模范和技能大師在內的人才團隊,讓勞模工匠走進校園,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讓學生領略工匠大師們敬業愛崗、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職業品格,感受技能報國、強國有我的強烈責任,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涵養工匠精神、淬煉過硬本領,造就大批金牌藍領,肩負起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輸送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
讓特色資源融入課堂,擦亮“大思政課”的實踐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毙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百年奮斗取得的光輝成就,都是最鮮活、最生動的育人素材。而浙江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新時代又賦予浙江努力成為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擔當。對此,我們要立足浙江“三地一窗口”優質資源和豐富的實踐場景,把課堂教學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創設“接地氣”“行走”的大思政育人課堂,通過紅色根脈尋訪、現場教學、社會實踐調查、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貼近現實,積極探索“大思政課”的實現路徑,讓“身邊人”講“身邊事”,把“大道理”化為“小故事”,回答好時代之問和學生關切。
要讓大思政育人課堂充滿“紅船味”,發揮浙江“紅色根脈”優勢,組織學生瞻仰嘉興南湖紅船、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浙東革命根據地舊址、天目山反頑戰役紀念館等,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好“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紅船精神等故事,引導學生弘揚好偉大的建黨精神,從初心使命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要讓大思政育人課堂浸潤“兩山味”,發揮浙江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美麗鄉村發源地等優勢,組織學生走進安吉余村、德清五四村等德育暨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講好“賣石頭與賣風景”“求生存到求生態”“盼溫飽到盼環?!钡认盗泄适?,同時結合暑期“三下鄉”等活動,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志愿服務等進村入戶,以實際行動傳播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美麗中國。
要讓大思政育人課堂體現“浙江味”,發揮浙江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優勢,以艱苦創業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勤勞致富的浙商“四千精神”、“雞毛換糖”無中生有的“創新創業精神”、“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先富帶共富、數字化改革迭代升級等實干爭先的豐富案例,講好敢為人先的浙江精神,講好“八八戰略”的生動實踐,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的故事,讓思政育人的浙江元素大放異彩,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一代又一代學子的“價值追求”,激勵青年學子在奮力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和省域現代化“兩個先行”的新征程上書寫人生華章。
(作者系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發布時間:2022-09-07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6日第05版教育周刊